一、前言
2月28日,FDA通報了某乳企奶粉存在阪崎克羅諾桿菌、沙門氏菌污染事件。
二、毒奶粉的危害
1.克羅諾桿菌
即使少量的克羅諾桿菌,也能迅速導致嬰幼兒不適,進而誘發腦膜炎、敗血癥等嚴重疾病。
2.沙門氏菌
腸道致病菌,分為傷寒沙門氏菌、副傷寒沙門氏菌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沙門氏菌可引發傷寒、副傷寒、發熱、腹痛等。
三、奶粉污染原因
根據FDA的樣本檢驗顯示,該乳企奶粉位于密歇根州的工場環境受到了克羅諾桿菌污染,再結合去年9月FDA爆出工人手部清潔、奶粉生產設備和包裝設備清潔維護不符合標準,便可推測感染出現在三個環節。
1、原料污染 10%
乳基嬰兒配方食品是以乳類及乳蛋白制品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或其他成分,僅用物理方法生產加工制成的液態或粉狀產品,嬰兒配方食品采用的原料,乳企內有相應檢測設備。
根據FDA對該企業內部文件的評估,公司此前曾因發生過污染而自發的銷毀過配方奶粉。
2、存儲污染 30%
乳企中常用的原粉儲存工具—柔性集裝袋(噸袋),采用纖維紡織結構,使用時易受到污染(如防止叉車戳破噸袋、噸袋不能直接存放在地面上等)。
3、管道污染 60%
奶粉生產設備清潔不符合標準,指的是管道CIP清洗不達標。
按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有關標準要求,與物料接觸的設備內壁應光滑、平整、*,易于清洗、耐腐蝕,且其內表層應采用不與物料反應、不釋放出微粒及不吸附物料的材料。”
現在乳企生產裝備水平高,但連接設備的管道依然是傳統手工焊接,一般一個規模化乳企生產線上有30000左右個焊縫,手工焊接易受個人技術影響,由于焊縫成型不良,會出現焊道錯位、焊道表面凹陷、內焊道凹陷、未滲透、內外突出等狀況。


當乳液、清洗劑在管道內流通時,這些不合格的焊道讓殘留和活性菌在管道中不斷積累,成為滋生細菌的場所,進而污染奶粉。
在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三次年會的報告中,郭志峰,ASME BPE協會專家委員指出“如果乳制品廠采用C級或者不合格的管配件,即使采用世界好的A級設備,制造出來的產品會是A級的嗎?我敢肯定制造出來的必定是C級的產品,很多企業容易把管路系統的質量問題忽略掉了。”
全生產線潔凈升級方案
新萊自動焊技術為中國乳品掃除質量盲區

新萊自動焊接解決方案
四、國產奶粉的翻身仗
如今FDA對“洋奶粉”曝出了如此嚴重的奶粉質量安全問題,國產奶粉品牌能否乘機一舉翻身?
我們先來看一下國產品牌的優勢:
國內嚴格的監管制度
近年來,國產奶粉負面新聞較少,原因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國確立了嚴格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管制度,建立了從奶源到終端銷售全鏈路的檢查體系,嬰幼兒配方奶粉抽檢合格率達到了99.89%。
乳企高標準的品質安全
人口出生率下降,國內奶粉市場縮小,又面對”洋奶粉“的強勢地位,讓國產奶粉行業“內卷化”加劇,執行的乳企安全指標不僅高于國標,甚至還遠超歐盟標準。
某奶粉的菌落總數標準<2萬CFU/mL,嚴于國標(<200萬CFU/mL)和歐盟標準(<10萬CFU/mL)。
另一奶粉更是“內卷”嚴重,如蛋白質含量≥3.4(g/100g),菌落總數≤5000(CFU/mL),體細胞數≤15萬(個/mL)。
但是與國外品牌相比,國內品牌在口碑以及在品牌記憶關聯、認知慣性等方面都有所差距,因此國產奶粉的發展仍需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想要扭轉國產奶粉的品牌認知,非一朝一夕之功。從國內奶業標準來看,雖然乳企的執行的是高規格的安全標準,但國家新奶業安全標準仍相對較低。如蛋白質含量由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遠低于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
此外,自動焊未被強制要求。國產乳企生產水平已達水平,其中不乏引進自國外的高端生產設備,但在設備安裝連接方面并未給予足夠重視,仍然采用手動焊接。而手動焊道,易出現滋生細菌的可怕現象。

惡劣的管道環境讓細菌管理失控
內窺鏡視頻
機不可失
近年來,國貨的認同感整體上升的大環境下,只有多方位的提升質量品質才能提振并修復大眾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品牌信心,乘勢而起。
而國產奶粉品牌的提升,自然需要針對性的升級。
新萊集團為乳企提供從工序到設備連接的一整套制藥生產標準升級方案,提升乳企核心競爭力。
新萊集團作為全球潔凈材料及設備的領頭企業,以30年行業和應用經驗、近30項產品或技術專li為衛生級/無菌級應用領域提供的管道管件、閥門、泵、壓力容器等潔凈設備和多方位服務,并廣受市場信賴。

國產奶粉的翻身仗?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埃。
一家乳企的改變,對整個乳品行業的改善有限,在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不斷縮小的時代,以高品質的乳品為后盾,對內不負國人期待,對外開拓海外市場,才是中國乳企的未來!
作為一名消費者,同時也是乳企相關人員,我們呼吁并期待國內高規格的品質標準出臺!


自動焊接施工的乳企工廠